打好基礎設施攻堅一包養心得戰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requestId:688532d5554491.08476761.

打好基礎設施攻堅戰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述評之二

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布長期包養公告,包養管道經專項評估檢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至此,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從山大溝深、干旱少雨、靠天吃飯的東部農業區,到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環境艱苦、居住分散的西部牧業區,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從根本上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要從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入手,在精包養準上做文章、在質量上嚴把關、在敢啃硬骨頭上顯擔當、在臺灣包養網“開藥方”上深思考,才包養能“拔窮根”包養、補短板,徹底改變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包養甜心網件,讓貧困地區的鄉親們與全國一道包養網邁入包養網小康。

易地搬遷,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條件

走進樂都區中壩藏族鄉泉腦新村,紅磚青瓦的新居整齊劃一,硬化道路緊鄰城鎮,安全用水通到廚房、通訊電力全覆蓋。作為曾經的深度貧困村,無論村民還是村干部,誰都想不包養網到自己包養意思會住到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好、設施齊全的洪水鎮。

“我們世代生活在山上,住著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吃著窖水,出行、看病、上學都很困難。現在,家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老包養網dcard人看病,娃娃上學方便了許多。”說起搬遷前后的對比,泉腦村村支部書記趙洪維說。

搬遷前的泉腦村在海拔2800米的山頂上,那里土地貧瘠、環境惡劣、吃水包養網單次困難、交通不便。2017年10月,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將35戶12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到了洪水鎮,剩余的100戶非建檔立卡戶也搬遷到李家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進水、電、路、通訊和社會服務配套的新家。

坐落于瑪沁縣大武鎮的久美包養甜心網家園包養站長,是該縣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這里衛生、文化、體育、教育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及給排水、道路硬化、供電、通信網絡、環衛設施、亮化綠化等相關配套設施同步到位。

把易地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頭戲,瑪沁縣累計投資2.69億元集中建設易地搬遷安置點11個,建設住房1285套,惠及4348人,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54.8%。

樂都區中壩鄉泉腦村的變化和瑪沁縣大武鎮久美家園的建設,只是我省農區和牧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

由于我省部分貧困地區氣候惡劣、農業生產生活基包養妹礎條件薄弱、交通設施落后、生存環境差、牧民脫貧困難、返貧率高,“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突出。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志性工程”,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包養”總目標,嚴標準、重質量、搶進度、抓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據省扶貧局統計,“十三五”期間,我省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72個,修建搬遷群眾住房5.2萬棟(套),20萬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

同時,行業部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包養網資金14.3億元,修建飲水管道1668公里,建設各類井體1.8萬個;架設輸電線路1762公里,購置太陽能電源2138套;硬化村級道路3440公里;建設學校36所、幼兒園55所、村級衛生室272個。

目前,全省搬遷群眾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同時,我省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低保兜底等舉措,促進了搬遷群眾穩定增收。

實現四通,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包養網重。我包養網推薦省大多數地區水電路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是制約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湟中縣攔隆口鎮卡陽村建成了7.8公里的鄉村旅游公路,替代了曾經泥濘或塵土飛揚的土路,打通了村莊與外界的聯系,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貧困山村,一躍成為一家“網紅”的國家3A級景區。2019年接待30多萬名游客,門票收入就達到500多萬元,旅游扶貧公路成了鄉親們的致富路。

精準扶貧,基礎先行,交通更是打通閉塞山村的一把利器。2018年,我省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投資30.42億元,新改建6871公里,建設便民橋涵204座。到今年年底將實現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硬化路率達99.8%。

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4210公里,便民橋梁168座,全省4000多個建制村已開通客車,通客車率達99.50%。

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同步推進精神扶貧,激發貧困包養管道群眾內生動力,必須優先解決道路、飲水、電力、通信等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

省水利廳負責人介紹,2019年,我省投資8.42億元,鞏固提升了80.4萬人、涉及2.1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水平,實現了絕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清零”目標。

為解決瑪沁縣大武鎮久美家園扶貧安置點的用電需求,包養國網瑪沁縣供電公司投資1108.49萬元,使小區電纜入地、實現雙電源配置,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確保了供電可靠性,成為目前果洛藏族自治州配電設施標準、供電可靠性最高的小區。

國網青包養網海省電力公司統計,“十三五”以來,該公司在包養網VIP我省完成投資159億元,建成果洛聯網工程,完成555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326個村通動力電“兩年攻堅任務”,解決826個貧困村和644個集中安置村用電問題,改善青海藏區152個深度貧困村用電條件。

另外,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啟動以來,我省先后組織5批次申報工作,有3174個行政村建設光纖寬帶、2511個4G無線基站納入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范包養網心得圍。不僅解決了全省162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通光纖問題,而且有效提升了全省光纖網絡和移動信號覆蓋。

2018年底,全省99%的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光纖;2019年底,全省行政村移動信號覆蓋率達到99%。從無到有實現光纖寬帶覆蓋,光纖寬帶+IPTV帶來130多套直播電視節目,豐富了農牧民群眾生活。

增加投入,夯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

對于一個經濟小省來說,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必須增加各類扶貧資金的投入。爭取國家扶貧資金、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密切省部級扶貧合作,一場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精準脫貧攻堅戰在高原打響。

“小財政辦大民生”。我省建立起了包養省級專項扶貧資金每年增長20%的投入保障機制,將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68%用于產業扶貧,構建了到縣、到村、包養網dcard到戶的產業扶貧體系,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自2016包養甜心網年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定點扶貧和地區(部門包養)援青扶貧開展以來,援助我省各類資金重點用于產業扶貧、培訓就業、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包養網ppt項目,有力助推了我省脫貧攻堅質量提升。

同時,我省爭取國際農發基金貸款7.13億元,實施青海六盤山片區扶貧項目,惠及片區12.8萬貧困人口。

為將返貧群眾和新致貧人口及時納入救助范圍,開展針對性幫扶。省財政安排1億元,按照農區每縣每年300萬元、牧區每縣每年200萬元的標準,建立防止返貧扶持資金。

去年,針對年度絕對貧困“清零”任務需求,我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持續夯實脫貧攻堅基礎,保障了扶貧工作的扎實推進。

省扶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省落實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3.99億元,較上年增長10.包養女人64%,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00.包養網96億元,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余額達到25.39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12萬人。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