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統一包養app籌城鄉 彰顯文明底色_中國網

requestId:68a9f2ab1a9b89.90717410.

原標題:福建廈門:統籌城鄉 彰顯文明底色

清爽整潔的包養網農家小院、生機勃勃的門前屋包養后菜地、絢麗多彩的宣傳彩繪……日前,行走在廈門新陽包養網車馬費街道農村,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繁花似錦的田園風光,令人嘖嘖贊嘆。

礙眼的雜草叢變身成包養網一處處包養網dcard惹人喜愛的厝邊菜園,讓一農社區居民劉金枝歡喜不包養網已,每天都想多看幾眼,再撥弄幾番。

歡喜在心頭的還有新陽街道村改居的包養站長一農社區書記姚聰明包養軟體。在姚聰明看來,閑置土地變身厝邊菜園這個功勞非村民莫屬。菜園還成了村民自發參與鄉村治理的“啟動器”,提升了鄉村的“面子”和“里子”。

如今,不僅長期包養村里包養女人環境改善了,而且紅白喜事比闊氣、講排場的也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包養網比較;陳規陋習逐漸破除,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包養網車馬費

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廈門市把實現城鄉環境的共同改善、素質的共同包養網提升、生活的共同富裕作為根本任務,把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推進城鄉一體全域文明,探索打造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新樣本。

辦好百姓“心坎里”的實事

“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是廈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一直堅持的理念。廈門包養app市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中,把這一理念貫穿創建全過程。全國文明村海滄街道漸美村立足民情民意,積極利用村兩委擴大會議、村民代表大會、房東大會、漸美村微信公眾號、云廣播等各包養類平臺,發動村民共同參與文明創建。

村道狹窄,難會車、難停車曾是漸美村的發展痛點,在村民的支持配合下,2022年漸美村掀起一場“道路革命”:包養網漸美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策劃生成道路改造、纜線改造、房前屋后整治等綜合整治提升項目24個。新建停車場13個、新增停車包養網位397個;新建口袋公園4個、文體健身場所2處,使村里環境更加美麗宜居。

環境的改善受到群眾的高度肯定。每天早晚高峰,61歲的漸美村村民許漢祥都會主動到村口紅綠燈處做志愿者,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漸美村有許多像他一樣的志愿者,他們包養網評價積極參與到文明創建活動中。

城中村是快包養條件速城市化進程中的產物,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包養網治理現代包養網推薦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過程中,廈門市注重與城中村治理相結合。市委、市政府印發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將108個行政村全覆蓋,今年已啟動首批25個城中村改造。

以優秀文化滋潤廣袤鄉村

孩子拿著鐵鍬,努力往籮筐里裝地瓜;家長包養網推獨輪車,奮勇爭先;“調皮”的地瓜不時滾落一地,惹來陣陣笑聲……不久前,灌口鎮雙嶺村和諧鄰里節暨農耕趣味運動會在塔邊社的一塊稻田里歡快上演。活動現場還安排農耕達人“講學送寶”,向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詳細講授包養網“怎樣分離稻谷中的雜物”“如何使用扁擔、包養網籮筐”等農耕知識,并設置了“趣味分稻谷”“巧手編草繩”等諸多親子體驗項目。

傳承農耕文化,傳遞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一直以來,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四季農耕品牌,帶領青少年兒童在春季種花生,在夏季為莊稼拔除雜草,在秋季拿起鐮刀收割稻谷,在冬季拿起鋤頭鋤稻茬,搓草繩……

豐富文明活動載體,涵養了青少年兒童的恤農情結,激發他們對農耕文化的學習興趣,包養網讓“留得住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理念在包養俱樂部人生初長階段萌芽生根。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廈門將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與鄉村振興一體推進,抓住鄉風文明這一鄉村振興的“根”和“魂”,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記者走進蘇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的農家書屋,整潔寬敞,環境舒適,數量豐富的圖書涵蓋了農業技術、國內外包養網心得文學名著等各類書籍。蘇厝村掛職干部林宗建介紹,書屋全天候免費開放,許多學生經常到書屋借閱書籍或者寫作業,忙了一天的村民也可以在茶包養網余飯包養網后到此看書“充電”。

城市與鄉村融合、市民與家園融合、文明與治理融合,如今,廈門從“城市美”到“城鄉共美”、從“環境美”到“行為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從“文明城市”到“城鄉文明包養甜心網”,城包養網ppt鄉文明融合發展奏響協奏曲。(記者 馬躍華)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