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書記”白瑪桑珠扶貧二三事_中國S包養網站比較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requestId:68815cd98eb103.78087985.

“群眾的事兒沒有小事,真誠可以換得群眾心。”

“窮不讀書,窮根不斷;富不讀書,富不長久。包養網

“個人的事再難也沒有群眾的事難,個人的事再急也沒有群眾的事急。”

……

這些話,出自常年騎著摩托車,奔走在高山峽谷間,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摩托書記”的丁青縣沙包養網貢鄉沙貢村黨支部包養書記白瑪桑珠口中。

今年31歲的白瑪桑珠,從2014年11月擔任沙貢鄉沙貢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一千多個日子里,幾乎每天都騎著那輛半舊的摩托車,或往返于縣城包養網和村委會間,或從村東頭騎到村西頭、從牧場騎到田間。

于是,白瑪桑珠成了村民口中的“摩托書記”。

說起這個稱呼,他咧著嘴笑了:“沙貢村地處高山峽谷地帶,交通不便,騎摩托車便捷多包養了。”

但有時,白瑪桑珠的坐騎也會出些狀況、“尥尥蹶子”。

“有一次統計村里困難戶的基本情況,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就又騎摩托車下組核查。剛好碰到下雨路面濕滑,在回村路上摔了好幾次,褲子都摔破了,還受了一點小傷。”包養網對于這次經歷,白瑪桑珠心有余悸。

日復一日騎著摩托車往返奔走,沙貢村384戶群眾的基本情況被白瑪桑珠摸了個一清包養二楚。村里建檔立卡戶就有包養90戶。其中,最讓他頭疼的莫過于沙貢村6組的嘎瑪達措,她已經50多歲,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常年租房子住,除每年上山挖蟲草有點收入,主要是靠國家政策性收入維持生計。

2015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包養戰的包養網決定》,包括昌都在內的全國各地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這讓白瑪桑珠對更好地幫扶嘎瑪達措家脫貧有了信心。

2包養網016年,沙貢村按照丁包養青縣統一規劃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借著這股東風,白瑪桑珠幫嘎瑪達措家解決了住房問題。

2017年12包養月份,嘎瑪達措住進了新房子,她激動地說:“這輩子都沒想到包養住這么好的房子,而且還是屬于自己的,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白瑪桑珠包養網書記……”

雖然生活貧苦,但是嘎瑪達措的兩個兒子學習都很優秀,大兒子羅松羅布于2016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小兒子達瓦次仁在市里讀高中。

“窮不讀書,窮根不斷,教育是徹底斷除窮根包養網的方法。”白瑪桑珠在考慮嘎瑪達措家長遠的脫貧之計時斷定,“教育脫貧就是她家最好的出路。”包養從2016年8月至今,他一直堅持每個月給羅松羅布寄300-50包養網0元的生包養活費幫助他完成學業。

除了嘎瑪達措的兒子,白瑪桑珠這幾年間還堅持幫扶其他6戶困難家庭的學生和無勞動力家庭,每月資助這些貧困家庭200-600元不等。

“每家每戶的脫貧幫扶,屬于小打小鬧。”在白瑪桑珠看來,只有整個沙貢村發展上去了,貧困戶才能長遠獲益。為此,他包養網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調整產業結構,包養網傳播科學技術包養網”的整體發展思路。

白瑪桑珠發現,沙貢村因保持傳統的農作物耕作方式使得全村農作物經濟收益較低,便決定先在產出少的青稞地里改種經濟價值明顯的土豆和油菜。

“種不出來后果誰負責?”“土豆、油菜種這么多給誰吃?”“誰會買?有沒有銷路?”剛開始召集各組群眾代表討論種植計劃時,包養一大堆問題連珠炮似的向白瑪桑珠襲來。

但他力排眾議包養網,堅持先在荒廢了四年的輪休地里,試種包養了從縣農牧局協調到的免費土豆、油菜種子。在當年獲得大豐收后,第二年全村都申請種植了土豆、油菜和蘿卜。

第一步成功后,全村群眾完全信服了,白瑪桑珠發展產業的腳步越走越快、越走越寬了:包養種植更多的經濟作物、藏雞養殖場、藍寶石藏香加工包養網廠、扶貧饅頭店、砂石加工廠……包養網一個個村集體經濟包養落地開花,沙貢村隨之從以前的村集體經濟“空白村”轉變為丁青縣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人均純收入從6000多元增長到了8333元。

村民多杰曲培是眾多受益戶之一。他樂呵呵地說:“2017年,在白瑪桑珠書記的勸說下,我家改種了兩畝芫根,一畝土豆,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包養。”

這些只是“摩托書記”白瑪桑珠一心為民的縮影。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用踏實奉獻的作風樹立起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形象。(通訊員 楊帆 記者 陳志強)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